“中文释义不能给国家丢脸★★★。★”承担着历史类术语释义工作的学者★★★、武汉大学教授聂长顺告诉记者,这些术语是中华民族的★“基因”★★★,对于术语的释义,要准确解释它的基本含义以及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内涵,特别是对今天弘扬传统文化、建设中国话语体系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★★。比如,对“有教无类”的解释,既要讲清楚“任何人都可以或必须接受教化★”的本源含义,还要揭示出它所蕴含的一种主张“人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★★★”的人文精神。
“工程”采取整理一批、翻译一批、推广一批的原则,在组织各领域专家学者做好术语整理、诠释及翻译的基础性工作的同时,从图书出版、会议研讨、网站宣传★★、新媒体使用、展览呈现等多角度进行立体化传播。外交部已将千余册《中华思想文化术语(第一辑)》发送给我国驻海外的24家使领馆。
★★“工程”旨在梳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、体现中国核心价值的思想文化术语,用易于口头表达、交流的简练语言客观准确地予以诠释★,在政府机构★、社会组织、传播媒体等对外交往活动中,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国情★、历史和文化★。
学科组专家从中国古代文献典籍中首先筛选出上千条术语,而后经过专家委员会审核认定★,“仁★★★”“义”★★★“礼”★“社稷”★★★“九州”“阴阳”“大同”“格物致知★★★”★★★“厚德载物★★”“天人合一”等条目正式成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。
★★★“工程★”启动之后,李学勤★★★、叶嘉莹、张岂之、林戊荪等70余位文★★★、史、哲学科及英语翻译领域的国内外顶尖学者应邀组成专家学术团队。
由于中外文化、制度等方面的巨大差异,在中文释义做出来之后★★,翻译组专家面临如何选取最佳翻译方案来准确表达这一更大的挑战★★★。“礼★★★”的基本含义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和关系的社会秩序★★,译审组最初译为Propriety(礼仪)。但是,★★★“工程”专家成员、译审组组长、国家外文局原副局长黄友义认为,这样理解虽然没有错★★★,但却过于狭窄★。传统上“礼★★”不仅涉及人,还有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★★。于是★★★,他在翻译意见上写道:中国的“礼★★★”远远超出英文Propriety的含义。他建议不采用Propriety,而采用音译Li,然后用括注加上Rites(仪式)、Social Norms(社会秩序)、Propriety(礼仪)意译词★★★,以方便外国读者理解★。
当外国人翻开中餐馆的菜单时总会感到困惑:四喜丸子被翻译成“四个高兴的肉团”(Four glad meat balls),蚂蚁上树直译成★★“蚂蚁在爬树”(Ants Climbing Tree),而夫妻肺片甚至变成了“丈夫和妻子的肺片”(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)。
由于没有相对一致的理解与阐释★,更没有规范的翻译标准,加之背后极其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可能造成的文化差异,外国受众对一些关键字词★、术语会出现难以准确把握的情况。针对这种情况,2014年★,由北京外国语大学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承担的“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”(以下简称“工程★★★”)项目正式启动★★★。
为了保证译文质量★★,专家组成员精益求精★,严格把关,很多术语都需要在学科组和译审组之间来回沟通、反复修改。对“有无”★★★“天人合一★”等术语的翻译就经过了几个月的讨论修改★。
57亿外国人都是我们潜在的受众,他们渴望了解中国文化。黄友义认为:“要用外国人能够理解的语言介绍中国★,要用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。★★★”
阻碍沟通的第一道墙是语言★★★。连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美味都被翻译得令人捧腹★,那么,像★★★“道”★“大同”“上善若水★★★”“天人合一”这些颇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词语该如何译成英文★,即使是专业翻译面对这样的问题★★,也会犯难。
★★★“道”“大同★”“上善若水”“天人合一”这些颇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词语该如何译成英文,即使是专业翻译也会犯难★★★。日前★★★,《中华思想文化术语(第三辑)》举行全球首发式——
4月12日★★★,在伦敦国际书展上,“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”最新成果★★,《中华思想文化术语(第三辑)》举行了全球首发式。三年来,这套书籍的编著者们把中华民族所创建的★★,浓缩着中华民族人文精神、思维方式★★、价值观念的300个术语词汇,转换为英文传播出去。他们在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★★★。
在★“工程”专家委员会主任、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看来,这些术语是当代中国人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、人文精神、价值观念之变化乃至文学艺术、历史等各领域发展的关键核心★,也是其他国家民族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钥匙★。